044 北征 -- 皇帝二載秋
功蓋三分國
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
遺恨失吞吳
Click here to return
將軍魏武之子孫
於今為庶為青門
英雄割據雖已矣
文采風流今尚存
學書初學衛夫人
但恨無過王右軍
丹青不知老將至
富貴於我如浮雲
開元之中常引見
承恩數上南熏殿
凌煙功臣少顏色
將軍下筆開生面
良相頭上進賢冠
猛將腰間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髮動
英姿颯爽猶酣戰
先帝天馬玉花驄
畫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牽來赤墀下
迥立閶闔生長風
詔謂將軍拂絹素
意匠慘淡經營中
斯須九重真龍出
一洗萬古凡馬空
玉花卻在御榻上
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賜金
圉人太僕皆惆悵
弟子韓幹早入室
亦能畫馬窮殊相
幹惟畫肉不畫骨
忍使驊騮氣凋喪
將軍畫善蓋有神
偶逢佳士亦寫真
即今漂泊干戈際
屢貌尋常行路人
塗窮反遭俗眼白
世上未有如公貧
但看古來盛名下
終日坎壈纏其身
Click here to return
涼風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
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
投詩贈汨羅
Click here to return
四更山吐月
殘夜水明樓
塵匣元開鏡
風簾自開鉤
兔應疑鶴髮
蟾亦戀貂裘
斟酌姮娥寡
天寒奈九秋
Click here to return
今夜鄜州月
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
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
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
雙照淚痕乾
Click here to return
戍鼓斷人行
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
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
況乃未休兵
Click here to return
孔明廟前有老柏
柯如青銅根如石
雙皮溜雨四十圍
黛色參天二千尺
君臣已與時際會
樹木猶為人愛惜
雲來氣接巫峽長
月出寒通雪山白
憶昨路繞錦亭東
先主武侯同閟宮
崔嵬枝幹郊原古
窈窕丹青戶牖空
落落盤踞雖得地
冥冥孤高多烈風
扶持自是神明力
正直元因造化功
大廈如傾要梁棟
萬牛迴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驚
未辭剪伐誰能送
苦心豈免容螻蟻
香葉終經宿鸞鳳
志士幽人莫怨嗟
古來材大難為用
Click here to return
岐王宅裡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Click here to return
此道昔歸順
西郊胡正繁
至今殘破膽
應有未招魂
近得歸京邑
移官豈至尊
無才日衰老
駐馬望千門
Click here to return
車轔轔
馬蕭蕭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孃妻子走相送
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
哭聲直上干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
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
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亭流血成海水
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
漢家山東二百州
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
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
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
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
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
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
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
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
青海頭
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
天陰雨濕聲啾啾
Click here to return
他鄉復行役
駐馬別孤墳
近淚無乾土
低空有斷雲
對棋陪謝傅
把劍覓徐君
唯見林花落
鶯啼送客聞
Click here to return
絕代有佳人
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
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
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
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
萬事隨轉燭
夫婿輕薄兒
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
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
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
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迴
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髮
采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
日暮倚修竹
Click here to return
遠送從此別
青山空復情
幾時杯重把
昨夜月同行
列郡謳歌惜
三朝出入榮
將村獨歸處
寂寞養殘生
Click here to return
長安城頭頭白烏
夜飛延秋門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
屋底達官走避胡
金鞭斷折九馬死
骨肉不待同馳驅
腰下寶玦青珊瑚
可憐王孫泣路隅
問之不肯道姓名
但道困苦乞為奴
已經百日竄荊棘
身上無有完肌膚
高帝子孫盡隆準
龍種自與常人殊
豺狼在邑龍在野
王孫善保千金軀
不敢長語臨交衢
且為王孫立斯須
昨夜東風吹血腥
東來橐駝滿舊都
朔方健兒好身手
昔何勇銳今何愚
竊聞天子已傳位
聖德北服南單于
花門剺面請雪恥
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孫慎勿疏
五陵佳氣無時無
Click here to return
少陵野老吞生哭
春日潛行曲江曲
江頭宮殿鎖千門
細柳新蒲為誰綠
憶昔霓旌下南苑
苑中景物生顏色
昭陽殿裡第一人
同輦隨君侍君側
輦前才人帶弓箭
白馬嚼齧黃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雲
一箭正墜雙飛翼
明眸皓齒今何在
血污遊魂歸不得
清渭東流劍閣深
去住彼此無消息
人生有情淚沾臆
江水江花豈終極
黃昏胡騎塵滿城
欲往城南望城北
Click here to return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
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
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
隔籬呼取盡餘杯
Click here to return
花隱掖垣暮
啾啾棲鳥過
星臨萬戶動
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
因風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
數問夜如何
Click here to return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Click here to return
國初以來畫鞍馬
神妙獨數江都王
將軍得名三十載
人間又見真乘黃
曾貌先帝照夜白
龍池十日飛霹靂
內府殷紅瑪瑙盤
婕妤傳詔才人索
盤賜將軍拜舞歸
輕紈細綺相追飛
貴戚權門得筆跡
始覺屏障生光輝
昔日太宗拳毛騧
近時郭家獅子花
今之新圖有二馬
復令識者久歎嗟
此皆騎戰一敵萬
縞素漠漠開風沙
其餘七匹亦殊絕
迥若寒空雜煙雪
霜蹄蹴踏長楸間
馬官廝養森成列
可憐九馬爭神駿
顧視清高氣深穩
借問苦心愛者誰
後有韋諷前支盾
憶昔巡幸新豐宮
翠花拂天來向東
騰驤磊落三萬匹
皆與此圖筋骨同
自從獻寶朝河宗
無復射蛟江水中
君不見
金粟堆前松柏裡
龍媒去盡鳥呼風
Click here to return
細草微風岸
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
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
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
天地一沙鷗
Click here to return
今我不樂思岳陽
身欲奮飛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
濯足洞庭望八荒
鴻飛冥冥日月白
青楓葉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
或騎麒麟翳鳳凰
芙蓉旌旗煙霧落
影動倒景搖瀟湘
星宮之君醉瓊漿
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聞昨者赤松子
恐是漢代韓張良
昔隨劉氏定長安
帷幄未改神慘傷
國家成敗吾豈敢
色難腥腐餐楓香
周南留滯古所惜
南極老人應壽昌
美人胡為隔秋水
焉得置之貢玉堂
Click here to return
清秋幕府井梧寒
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
中天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
關塞蕭條行陸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強移棲息一枝安
Click here to return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
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Click here to return
西山白雪三城戍
南浦清江萬里橋
海內風塵諸弟隔
天涯涕淚一身遙
唯將遲暮供多病
未有涓埃答聖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
不堪人事日蕭條
Click here to return
昔聞洞庭水
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
憑軒涕泗流
Click here to return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迴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Click here to return
花近高樓傷客心
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
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庭終不改
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
日暮聊為梁父吟
Click here to return
支離東北風塵際
漂泊西南天地間
三峽樓臺淹日月
五溪衣服共雲山
羯胡事主終無賴
詞客哀時且未還
庾信平生最蕭瑟
暮年詩賦動江關
Click here to return
搖落深知宋玉悲
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
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
雲雨荒臺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
舟人指點到今疑
Click here to return
群山萬壑赴荊門
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
獨留青塚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
環珮空歸月下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
分明怨恨曲中論
Click here to return
蜀主征吳幸三峽
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裡
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
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鄰近
一體君臣祭祀同
Click here to return
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
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
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
志決身殲軍務勞
Click here to return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Click here to return
死別已吞聲
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
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
明我長相憶
君今在羅網
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
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
魂返關塞黑
落月滿屋梁
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
無使蛟龍得
Click here to return
浮雲終日行
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
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
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
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
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
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
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
寂寞身後事
Click here to return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Click here to return
歲暮陰陽催短景
天涯霜雪霽寒霄
五更鼓角聲悲壯
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伐
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
人事音書漫寂寥
Click here to return
人生不相見
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
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
鬢髮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
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
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
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
問我來何方
問答乃未已
驅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
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
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
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岳
世事兩茫茫
Click here to return
三月三日天氣新
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
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
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
翠微盍葉垂鬢唇
背後何所見
珠壓腰衱穩稱身
就中雲幕椒房親
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
水精之盤行素鱗
犀箸饜飫久未下
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
御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
賓從雜遝實要津
後來鞍馬何逡巡
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
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
慎莫近前丞相嗔
Click here to return
大歷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別駕元持宅見臨潁李十二
娘舞劍器,壯其蔚跂。問其所師,曰︰余公孫大娘
弟子也。開元三載,余尚童稚,記於郾城觀公孫氏
舞劍器渾脫。瀏灕頓挫,獨出冠時。自高頭宜春梨
園二伎坊內人,洎外供奉,曉是舞者,聖文神武皇
帝初,公孫一人而已。玉貌錦衣,況余白首!今茲
弟子亦匪盛顏。既辨其由來,知波瀾莫二。撫事慷
慨,聊為劍器行。昔者吳人張旭善草書書帖,數嘗
於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
蕩感激。即公孫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孫氏
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
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
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
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
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
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余問答既有以
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
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
風塵澒洞昏王室
梨園子弟散如煙
女樂餘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
瞿塘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復終
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
足繭荒山轉愁疾
Click here to return
東閣官梅動詩興
還如何遜在揚州
此時對雪遙相憶
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來傷歲暮
若為看去亂鄉愁
江邊一樹垂垂發
朝夕催人自白頭
Click here to return
春來萬里客
亂定幾年歸
腸斷江城雁
高高向北飛
Click here to return
五嶺皆炎熱
宜人獨桂林
梅花萬里外
雪片一冬深
聞此寬相憶
為邦復好音
江邊送孫楚
遠附白頭吟
Click here to return
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
杜子將北征﹐蒼茫問家室。
維時遭艱虞﹐朝野少暇日。
顧慚恩私被﹐詔許歸蓬蓽。
拜辭詣闕下﹐怵惕久未出。
雖乏諫諍姿﹐恐君有遺失。
君誠中興主﹐經緯固密勿。
東胡反未已﹐臣甫憤所切。
揮涕戀行在﹐道途猶恍惚。
乾坤含瘡痍﹐懮虞何時畢﹗
靡靡逾阡陌﹐人煙眇蕭瑟。
所遇多被傷﹐呻吟更流血。
回首鳳翔縣﹐旌旗晚明滅。
前登寒山重﹐屢得飲馬窟。
〔分□〕郊如地底﹐涇水中蕩□(“譎”換三點水)。
猛虎立我前﹐蒼崖吼時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車轍。
青雲動高興﹐幽事亦可悅。
山果多瑣細﹐羅生雜橡栗。
或紅如丹砂﹐或黑如點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齊結實。
緬思桃源內﹐益嘆身世拙。
坡陀望〔鹿□〕〔田寺〕﹐岩谷互出沒。
我行已水濱﹐我仆猶木末。
鴟梟鳴黃桑﹐野鼠拱亂穴。
夜深經戰場﹐寒月照白骨。
潼關百萬師﹐往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殘害為異物。
況我墮胡塵﹐及歸盡華發。
經年至茆屋﹐妻子衣百結。
慟哭松聲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嬌兒﹐顏色白勝雪。
見耶背面啼﹐垢膩腳不襪。
床前兩小女﹐補綴才過膝。
海圖拆波濤﹐舊繡移曲折。
天吳及紫鳳﹐顛倒在短褐。
老夫情懷惡﹐數日臥嘔泄。
那無囊中帛﹐救汝寒凜栗。
粉黛亦解苞﹐衾〔□周〕稍羅列。
瘦妻面復光﹐痴女頭自櫛。
學母無不為﹐曉妝隨手抹。
移時施朱鉛﹐狼籍畫眉闊。
生還對童稚﹐似欲忘飢渴。
問事競挽須﹐誰能即嗔喝﹖
翻思在賊愁﹐甘受雜亂聒。
新婦且慰意﹐生理焉得說﹖
至尊尚蒙塵﹐幾日休練卒。
仰觀天色改﹐坐覺妖氛豁。
陰風西北來﹐慘澹隨回紇。
其王願助順﹐其俗善馳突。
送兵五千人﹐驅馬一萬匹。
此輩少為貴﹐四方服勇決。
所用皆鷹騰﹐破敵過箭疾。
聖心頗虛佇﹐時議氣欲奪。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軍請深入﹐蓄銳可俱發。
此舉開青徐﹐旋瞻略恆碣。
昊天積霜露﹐正氣有肅殺。
禍轉亡胡歲﹐勢成擒胡月。
胡命其能久﹐皇綱未宜絕。
憶昨狼狽初﹐事與古先別。
奸臣竟菹醢﹐同惡隨蕩析。
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
周漢獲再興﹐宣光果明哲。
桓桓陳將軍﹐仗鉞奮忠烈。
微爾人盡非﹐于今國猶活。
悽涼大同殿﹐寂寞白獸闥。
都人望翠華﹐佳氣向金闕。
園陵固有神﹐洒掃數不缺。
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
《纂年譜》﹕至德二載八月﹐公自鳳翔行在還〔鹿□〕州省家。十月﹐上還京﹐公亦
歸朝。
浦起龍《讀杜心解》評﹕《北征》為杜古眉目。直抒胸膈﹐渾灝流轉﹐不以烹詞煉句
為工。宋、元而後﹐論贊蓋詳。小子敢復以醯雞之智﹐測量滄海哉﹗姑參定段落﹐標
明節旨﹐以便雒誦雲。通首但分五大段。歸省家人﹐本事也。回念國事﹐本心也。第
一段﹐敘清〔鹿□〕事跡。先以“問家室”三字提出省家﹐隨以“遭艱虞”三字提出
念國﹐復申之以“拜辭”十二句。蓋內“顧”則思家﹐陛“辭”則戀主﹐私誼公忠﹐
一時迸露﹐遂為一詩之綱領。第二段﹐詳敘歸途景物。所值之境﹐好惡不齊。所觸之
懷﹐傷殘滿目。所以節末就“月”中“白骨”﹐追憤“潼關”一敗。見近畿“殘害”
﹐皆由于此。然此尚屬帶筆。此處主意﹐只是鋪寫途景也。第三段﹐備述到家景況。
于篇法為中腹﹐于題目為正面。俗情妙語﹐時以詼諧破涕。而節末“翻思”四句﹐忽
然借徑搭入國事﹐是下半轉關處。第四段﹐撥家計而懮國恤﹐為當時反正之急務。深
以速收京闕﹐直搗賊巢為望。其雲﹕“此輩少為貴﹐時議氣欲奪。”在敘借“回紇”
處﹐須下此分寸語﹐其實不重。文勢直趕到“蓄銳可俱發”﹐仍以“回紇”“官軍”
總統言之。蓋此時所急﹐尤在克復﹐不與《留花門》詩同旨。朱、仇諸家﹐忒煞版看
﹐遂使文氣縱緩。節末數語﹐猶岳少保所謂“與諸君痛飲”者也。第五段﹐追頌上皇
聖斷﹐預卜新主中興﹐亟反神京﹐重開治象。直欲追盛業于貞觀之初。為通篇大歸宿。
讀《詠懷》﹐見杜子一生學識。讀《北征》﹐見杜子一腔血性。
打字﹕方舟子
Return to top of page